用考网 > 学历类 > 高考 > 各科备考 > 高考语文备考 > 《北京高考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正文

北京高考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用考网【高考语文备考】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9-29 13:52:29

  在北京高考语文考试中,阅读题往往会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北京高考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练习。

  北京高考现代文阅读原文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最早提出审美感官(视觉和听觉)和非审美感官(味觉、嗅觉与触觉)的区分,非审美感官涉及人的感性欲念和功用追求,审美感官无功用欲念的牵挂。西方中世纪的圣托马斯·阿奎那阐述了柏拉图这一论断的深层内涵,认为美在于形式而不在于实物,超出功用、欲念之上。视觉和听觉所感到的是事物的形式美,如线条之匀称、音调之和谐等,这些都不能供人使用。这一思想揭示、扩大和深化了“美在于声色”的含义,美由此而可以定义为超越功用欲念之意。但当前一些美学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所推崇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大多紧紧捆绑在功用欲念的追求之上,太少超越之意。

  美之为美不仅在于感性形式,更在于从有限的、感性的东西中把握无限的、理性的东西。法国17—18世纪古典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布瓦罗认为,美必须表现人性中理性的东西,亦即普遍永恒的东西,美要创造“典型”。西方美学由此进展到属于理性美范畴的典型美。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可以吸取西方关于典型美研究的有益成果,但并不需要亦步亦趋地跟随在西方之后片面地研究典型美,因为西方的典型美以感性显现理性为美,把人的自由精神境界放在超时空、超感性的概念王国,造成了美和自由的抽象性。即使西方现当代美学也反对这种传统审美观的抽象性。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显隐说”,就是这种反传统观点的重要代表。

  海德格尔强调,在天地万物相互隶属的大统一体中,任何一物都是其显现的、出场的方面与其隐藏在背后的、不出场的方面的统一体。审美意识(诗、艺术品)通过当前在场的东西,显现出背后不在场的东西,由“显”见“隐”,进入无穷无尽的隐蔽领域。这就是审美、艺术创造出的令人玩味无穷、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全新世界。海德格尔对他的“显隐说”所作的详细分析,指明了“显隐”的审美意识如何超越日常生活的对象性关系、功用关系,进入神圣的“澄明之境”。

  西方现当代美学中的“显隐说”,与我国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家刘勰“隐秀说”所讲的意在词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思想颇相类似。包括“隐秀说”在内的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说”,更明确指出“美在象外”,亦即通过在场之“象”,显现出“象外”未出场的境域,从而体味到一种不分人我、“天人合一”的境界之美,这类似海德格尔所说的“澄明之境”的美。当然,传统的“意象说”所崇奉的“天人合一”尚具有原始性和素朴性,需要结合当今时代状况进一步丰富发展。当今之世,我们既需要“澄明之境”的美,也需要“天人合一”的美。

  近几十年来,很多人强调美学研究要联系现实,值得肯定和坚持。但当今社会上又出现了另一种偏向:过于现实化,甚至是沉溺于现实之中。审美与金钱、物欲挂靠得太紧密,美的超越本质不见了,高远的精神境界不见了。当今时代需要的“美”,应是以超越现实功利的高远精神境界为本质的真正的美。因此,我有时甚至觉得,今日之社会不妨借来一点昔日“象牙塔”里的清风。

  北京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目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美学研究推崇“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大多紧紧捆绑在功用欲念的追求之上,缺少超越之意,亟待提高。

  B.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可以吸取西方的有益成果,必须表现人性中理性的东西,美要创造“典型”。

  C.当代美学研究应该联系现实、高于现实,应追求以超越功利为本质的具有高远精神境界的美。

  D.当代美学研究应丰富发展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说”,达到“澄明之境”和“天人合一”的境界之美。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审美感官不同于非审美感官的特点在于前者没有占有实体的欲望,不涉及功用、欲念。

  B.美不仅在于感性形式,更在于从有限的、感性的事物中把握无限的、理性的东西,即普遍永恒的东西。

  C.海德格尔的“显隐说”,强调天地万物相互隶属,由“显”的东西可见“隐”在背后的不在场的东西。

  D.中国传统的“意象说”与“隐秀说”相类似,都明确指出“美在象外”,体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思想。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柏拉图认为审美感官获得的声色之美是对功用欲念的超越。“望梅”因不能满足“止渴”的功用、欲念,所以也就无法产生美感。

  B.美要创造“典型”,越典型就越能显现理性美。林黛玉的美貌才情、多愁善感及悲惨的命运构成了典型的美学形象。

  C.刘勰的“隐秀说”是让人体悟到形外之情、言外之意,如看到荷花就能够体会到荷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

  D.“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这段话与“美在象外”的美学观点相同。

  北京高考现代文阅读答案

  6.C(结合全文看,本文是针对我国当前美学研究过于现实化,大多捆绑在功用欲念的追求之上的现状,提出了应追求以超越现实功利的高远精神境界为本质的真正的美的观点。所以答案选C,其它三项都有失偏颇)

  7.D(“中国传统的‘意象说’与‘隐秀说’相类似”错,从原文“包括‘隐秀说’在内的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说’”可以看出,‘意象说’包括‘隐秀说’)

  8.A(“‘望梅’因不能满足‘止渴’的功用、欲念,所以也就无法产生美感”错。因为尽管“望梅”不能满足“止渴”的功用和欲念,但它可以产生美感。)

北京高考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北京高考现代文阅读模拟题及答案

2.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3.北京高考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4.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5.高三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6.高二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