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用考网【高考语文备考】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9-22 14:47:22
现代文阅读试题是河南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大家提高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河南高考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练习。
河南高考现代文阅读原文
现在我们来看看老子对美与真和美与善的问题的看法。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第八十—章)在这里,老子认为真实可信的言词是不美的,美的言词是不真实可信的;有道德的人是不善于词令辩说的,善于词令辩说的人是没有道德的。这就是说,美者不真,真者不美;善者不美,美者不善。老子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看法?如果只从现象上看问题,就会简单地断言老子反对美与真、美与善的统一,进而又可以作出结论说,老子的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云云。实际上,老子的这种思想的提出是立足于他对文明社会的批判这个根本立场之上的。只要看一看老子生活的那个社会,以及后来的—切阶级社会,美者不真,真者不美,善者不美,美者不善,难道不是一个随处可见的历史事实吗?
就拿《老子》书中所说到的那种“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第五十三章)的人物来说,他们的服饰和生活中的一切享受是再美不过了,然而他们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老子称之为“盗夸”之徒,也就是一些非常阔气有排场的强盗头子。他们说得上有什么真,有什么善吗?这个“盗夸”之徒,就是文明所产生出来的那些不择手段残酷压迫人民的剥削者的代表,在他们身上美与真、美与善是处处尖锐地对立着的。此外,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就产生了老子所说的“慧智出,有大伪”的现象,在最美丽动听的言词后面隐藏着最虚伪丑恶的思想,这不也是一个随处可见的事实吗?
老子指出了美与真、美与善之间存在着矛盾,两者并不一致,这是否意味着他认为真、善、美根本不能统一?不是。实际上,老子的意思是:在他所批判的文明社会中,真善美是无法统一的,这正是文明的一大弊端,但在他理想中的那个没有“盗夸”之徒的社会里,真善美却是完全统一的。老子以及后来的庄子所说的“道”是真,是善,也是美,完全没有分化,三位—体。在老子看来,如果“美言”所讲的是“道”,而不是老子所反对的那些虚伪的仁义道德,那么“美言”与“信言”是完全能够统一,而且应该统一的。
与孔子处处都在正面地积极地主张和维护真善美的统一所不同的是,老子虽然在根本上并未否定真善美能够统一,但他却处处都在揭露实际生活中美与真、美与善是互不相容地对立着的。他站在文明社会的批判者的立场来看问题,击中了文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真善美恰好互相敌对、无法相容这个历史事实,显示了老子所特有的那种洞察文明社会的内幕和黑暗的批判精神。
河南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目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提出反对美与真、美与善的统一的看法是有其历史背景的。
B.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就产生了美与真、美与善的尖锐对立。
C.老子认为当美与道统一时,真善美才能达到真正的统一。
D.老子站在文明社会的批判者的立场看问题显示其特有的洞察力。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仅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语句就断言老子反对美与真的统一,是一种断章取义的判断。
B.在老子生活的社会以及后来的阶级社会,文明程度在不断发展,但美与真、美与善却难以做到完全统一。
C.老子击中了文明社会的弊病,认为在没有“盗夸”之徒的理想社会里,才能实现真善美的完全统一。
D.孔子对真善美的统一持积极肯定的看法,而老子处处否定真善美统一的言论也并非纯粹消极。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与孔子的思想并非完全对立,比如孔子所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也能印证老子的“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B.当今出现了诸如“感动中国人物”等代表真善美统一的典范,这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也说明老子的观点不适用于现代社会。
C.《红楼梦》中“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她贪污受贿,间接害死两条人命,体现了老子所说的“盗夸”之徒的一些行为特征。
D.在老子看来,虚伪的仁义道德是文明社会的产物,这一点我们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也能看到,如《祝福》《巴黎圣母院》等。
河南高考现代文阅读答案
6.C
7.D (错在“处处否定”
8.B (错在“老子的观点不适用于现代社会”)
河南高考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河南高考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相关的文章
【高考语文备考】图文推荐
- 上一篇:河南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 下一篇:爱的交错高考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