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高考 > 各科备考 > 高考语文备考 > 《201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题及答案(2)》正文

201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题及答案(2)

用考网【高考语文备考】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6-16 08:23:42

  2016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题答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D 2.D 3.A 4.C 5.D 6.B 7.B

  8.要点一:我国载人潜水器的研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蛟龙”号在短短三四年间就下潜到7062米,创造了同类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万米级的“彩虹鱼”也已经开始研制。

  要点二:载人潜水器的技术不断创新,某些技术已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要点三:目标远大,以占领世界深渊潜水科技研发的制高点为目标,力争使我国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的研究位于世界前列。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9.C 10.B 11.D

  12.参考答案:

  ①楚国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

  ②(衡山之君)心理估量没有武器来应付两个敌国,就带领全国归顺齐国了。

  13.【答案示例】

  桓公: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择善而从、从谏如流)

  管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审时度势 知己知彼 神机妙算)

  衡山之君: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愚不可及 目光短浅)

  14.答题角度参考

  ①用经济、金融手段战胜敌国

  ②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

  ③上下一心是成功实施谋略的保证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A 16.B

  17.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18.①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②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③无边落不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或: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9.C

  20.C(选A得1分)

  21.要点一:开始不知道,不了解,后产生神秘感。

  要点二: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

  要点三: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

  要点四: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

  22.【答案示例】

  赵季平:著名作曲家与老腔演员很熟悉,并给予老腔高度的评价,写出了老腔的艺术价值。

  濮存昕:节目主持人出人意外地走到台前击凳高吼,融入表演,突出了老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观 众:观众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受。

  23.要点一:文章题目中的“白鹿原”,巧妙借用小说《白鹿原》的书名,暗指关中大地,点明了老腔生长的土壤。

  要点二:作者为小说《白鹿原》中没有写到老腔而感到遗憾,以“白鹿原”为题有弥补之意,也暗含了对老腔的敬意。

  24.①联想。从老腔的强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

  ②比喻。将老腔的强调比喻为骤雨击拍秋禾的啸响、雨润麦苗的柔声等,既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婉约平和,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感受。

  ③排比。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强化了作者自己聆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

  ④化用古诗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略

  26.略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