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语文冲刺练习附答案
用考网【高考语文备考】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5-19 09:28:17
多做练习巩固知识点的记忆和运用,是剩下的高考备考时间里成为复习语文的关键。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广东高考语文冲刺练习附答案,欢迎各位同学练习。
广东高考语文冲刺练习附:语言运用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南通的蓝印布创作受张謇文化的 ,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当今南通人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 ,为中国印布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②在游子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熟悉并且 ,它犹如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 了千里之外的异地。
A.滋润 绚丽多彩 顽固 框定
B.滋养 绚丽多彩 稳固 锁定
C.滋润 多姿多彩 稳固 框定
D.滋养 多姿多彩 顽固 锁定
2.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数仅限于四言和六言 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3. “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夜吟应觉月光寒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____________,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
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
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
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
⑤它跃起是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A.④⑤③②①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③⑤
5.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
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A、①韩愈 ②班固 ③屈原 ④苏轼
B、①韩愈 ②司马迁 ③屈原 ④李清照
C、①欧阳修 ②司马迁 ③贾谊 ④苏轼
D、①欧阳修 ②班固 ③贾谊 ④李清照
广东高考语文冲刺练习附:默写题
6.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日月忽其不淹兮, ▲ (屈原《离骚》)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 (杜牧《阿房宫赋》)
(4)可堪回首, ▲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蒹葭凄凄,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6)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
(7) ▲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8) ▲ ,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广东高考语文冲刺练习附:文言文阅读
伏念昔者,方巩之得祸罚于河滨,去其家四千里之远。南向而望,迅河大淮,埭堰湖江,天下之险,为其阻厄。而以孤独之身,抱不测之疾,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又无至行上之可以感人,利势下之可以动俗。惟先人之医药,与凡丧之亲屈车骑,临于河上。使其方先人之病,得一意于左右,而医药之有与谋。至其既孤,无外事之夺其哀,而毫发之私,无有不如其欲;莫大之丧,得以致而南。其为全之恩,
窃惟明公相天下之道,吟颂推说者穷万世,非如曲士汲汲一节之善。而位之极,年之高,天子不敢烦以政,岂乡闾新学,危苦之情,丛细之事,宜以彻于视听,而蒙省察?然明公存先人之,而所以尽于巩之德如此!盖明公虽不可起而寄天下之政,而爱育天下之!
在丧之日,不敢以世俗浅意,越礼进谢;丧除,又惟大恩之不可,空言之不足陈,之义而无有私,则巩之所以报于明公者,亦惟天下之义而已。誓心则然,未敢谓能也。
杜衍给了曾巩很多帮助。曾巩写此信,其父已丧多年。②旅榇(ch^n):客死者的灵柩。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年哮的一项是(3分)
A.莫大之丧,得以致而南 卒:死亡
B.其为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存:抚恤
C.然明公存先人之 故:旧交情
D.又惟大恩之不可 名:说出
8.下列“所”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与凡丧之所急
B.不忍一夫失其所之道
C.夫明公存天下之义而无有私
D.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遭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茕茕路隅,无攀缘之亲、一见之旧,以为之托。(3分)
(2)而巩独幸遭明公于此时也!(3分)
(3)顾其惭生于心,无须臾废也。(3分)
10.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杜衍帮助曾巩及其父亲的原因。(4分)
[广东高考语文冲刺练习附答案]相关的文章
【高考语文备考】图文推荐
- 上一篇:宁夏高考语文强化练习
- 下一篇:高考语文强化练习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