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高考 > 各科备考 > 高考语文备考 > 《四川高考语文强化练习》正文

四川高考语文强化练习

用考网【高考语文备考】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5-19 08:52:19

  在最后的复习备考阶段,多做练习是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关键。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四川高考语文强化练习,欢迎各位考生参考练习。

  四川高考语文强化练习:默写题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

  (3)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答案 (1)唯昭质其犹未亏 (2)引以为流觞曲水

  (3)泣孤舟之嫠妇 (4)城阙辅三秦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山气日夕佳

  四川高考语文强化练习:语言运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①世界文学________(cuǐ càn)的星空中又一颗巨星陨落了!②马尔克斯的去世引发了互联网世界几乎是排山倒海般的缅怀。③但这似乎与逝者没有多大关系,因为真正能打开《百年孤独》沉下心读完全书的人恐怕只是凤毛鳞角。④而纪念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亲近他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马尔克斯离世这件事,让人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感情已变得多么空洞苍白。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修改。(1分)

  答:

  (3)材料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改正。(2分)

  序号:________

  修改:答案 (1)璀璨 (2)“鳞”应改为“麟” (3)④ “通过”和“让”删去其一。

  解析 (1)“璀璨”一词笔画繁多,结构复杂,书写时应注意不要写错。(2)“凤毛麟角”的“麟”指的是麒麟,所以不能用“鱼鳞”的“鳞”。(3)“通过”与“让”连用,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让”。

  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①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________,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近年来,学生中的各种越轨行为日益严重,乃至对同伴、亲友的生命________,连基本的出于人道的社会责任感都丧失殆尽……所有这一切决不是危言耸听!

  ③21日上午,在四川省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走进眉山的活动现场,文物鉴定专家甘晓忙得________,几十名等候鉴定的市民将他围了个水泄不通。

  A.理想   等闲视之   不亦乐乎

  B.现实 等闲视之 不能自已

  C.理想 漠然视之 不能自已

  D.现实 漠然视之 不亦乐乎

  答案 D

  解析 理想: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符合希望的,使人满意的。现实:客观存在的事物;合于客观情况。等闲视之:当作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漠然视之:对人或事物不关心不在意。不能自已:不能抑制住自己的感情。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在常用作补语,表示达到极点。根据语境,D项最恰当。

  4.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  )

  A.公司这一举措深受广大员工欢迎,所以其他公司纷纷效尤。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学校图书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因而责令学校相关领导进行整改。

  C.我们邀请您参加我们的毕业晚会,您如能光临,我们会感到莫大荣幸。

  D.您刚才说的话我有几处不明白,特来垂询。

  答案 C

  解析 A项“效尤”指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而照样去做。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应改为“效仿”。B项“责令”指命令(某人或某机构)负责做成某事。用于上级对下级。应改为“恳请”。D项“垂询”为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应改为“请教”。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材料1: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材料2:千疮百孔的阿富汗喀布尔国家博物馆大门前,一块石碑上的铭文写着:“只有它的文化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战争中的人类当然是弱势群体,但在世界最古老文明的发祥地,还有另一个比这些活着的弱势群体更弱势的群体:“死去”的文物。

  你对博物馆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答案 (示例)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个承载着文明的场所,都可以让人们在感受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了解世界。然而,在一些地区,博物馆因战火的侵袭而变得岌岌可危。我们希望那些肆意妄为的破坏者能够珍惜这些“死去”的文物,让这些传承文明的博物馆走出战乱的阴影。要知道,有些东西即使失去,还可以挽回;而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再也不会拥有。

  解析 材料1是对博物馆的介绍,表现其强大的文化功能。材料2则从战乱中的博物馆遭受破坏这一角度进行思考,谴责了破坏博物馆的这一行为。具体解答时,可以将这两个方面进行巧妙的衔接,阐述自己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四川高考语文强化练习:文言文阅读

  晴、雨、霁三游西湖

  钱塘为东南佳丽,而西湖为之最。重山环之,名藩枕之,凡峰峦之脉络,城郭之逶迤,台殿亭榭之参错,举凌虚乘空以临其上,天光水色,颠倒上下,烟云起灭,其状万殊。而酒棹游橹往来交互,歌吹之声相闻,自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无日而息也,其盛矣哉!客来钱塘时,侨居宝石山上,湖之胜,尽在几席下,然犹以未即其中为恨,故连为三游焉。虽所遇之景不同,而所得之乐无不同也。

  二月望日,其始游也,主则邦彦,客则佥宪、启南、继南、立夫、沈明德暨予凡七人。时春日妍丽,湖水明净,万象在下,柳色微绿,梅花犹繁盛,点缀远近。篙师刺船,纡回宛转,傍湖徐行,而卖花献技之人,皆乘小红船凫飞水上,迎前尾后,由东至南,由南至西、至北,复至东而休焉。遇胜而登,适兴而返。感今悼昔,形诸诗歌,有唱斯和,虽兴寄不同,然皆沨然成音,可讽咏也。凡所履历,并记之:孤山在湖北,去岸犹二里许,无所连系,林和靖墓在其上,后人建祠肖白香山、苏东坡并和靖,曰“三贤堂”。庆乐园在湖南,今废,惟太湖石在耳。园昔为韩侂胄山庄,初名“胜景”。后韩侂胄诛,入官,更今名云。

  后五日,其再游也,主则杭人归生,客则惟邦彦、明德不至,余咸在,凡六人。是日风雨交作,船不得出外湖,惟在断桥内迤逦行耳。顾望四山,云雾蒙幂,俨如水墨画中。继南笑指曰:“天殆欲别出一奇乎?然对此无言,山灵亦将笑人矣。”因共联一律。

  又后二日,其终游也,合始游、再游之主与客凡八人。时宿雨新止,天宇朗然,日光漏云影中,乍明乍灭。群山尽洗,绝无尘土气。空翠如滴,众壑奔流,水色弥茫,湖若加广,草木亦津津然有喜色焉。遥望云气出山腹,如白浪在大海中汹涌不定。方欲赋一诗记之,而佥宪赴臬司招,竟不及成章而散。噫!客志此久矣,私心以一至为足,而今乃三焉。天又随所至辄改张其观以示,若使尽识之;况主客多能言,清而不固,丽而不侈,乐而不流,因次第书之。(选自《西湖游记选》,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侨居宝石山上      侨:寄居异乡

  B.立夫、沈明德暨予凡七人 暨:及,与

  C.篙师刺船,纡回宛转 刺:用篙撑

  D.后人建祠肖白香山 肖:肖像

  答案 D

  解析 肖:动词,雕塑人像。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作者三游西湖“所得之乐”的一组是(3分)(  )

  ①其盛矣哉 ②湖之胜,尽在几席下 ③有唱斯和,虽兴寄不同,然皆沨然成音,可讽咏也 ④俨如水墨画中

  ⑤草木亦津津然有喜色焉 ⑥私心以一至为足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答案 B

  解析 ①②是在三次游览之前对西湖景色的描绘。⑥是作者游览之前的想法。

  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极力描写西湖景色之优美,游人娱乐之热闹,为下文写作者游览西湖、描写西湖的美景做铺垫。

  B.作者在初春晴天、雨天、雨后三种情况下游赏西湖,欣赏到了西湖的不同景色,都是尽兴而归,没有留下一点遗憾。

  C.从结构上看,文章先总述西湖美景,然后分述三次游览西湖的经过,最后总述写文章的原因,层次清晰明了。

  D.本文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既记叙了游览的过程,又描绘了西湖的景色,还抒发了游赏之乐。

  答案 B

  解析 “没有留下一点遗憾”错。文中最后一段说“方欲赋一诗记之,而佥宪赴臬司招,竟不及成章而散”,可见作者在第三次游赏西湖时有些许遗憾。

  9.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犹以未即其中为恨,故连为三游焉。(3分)

  译文:(2)遇胜而登,适兴而返。感今悼昔,形诸诗歌。(3分)

  译文:答案 (1)但仍然因为没有亲临其中而遗憾,因此连续三次游览西湖。

  (2)(我们)遇到美景就上岸,尽兴而归。感慨今日并为过去而感伤,把这种心情用诗歌表现出来。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