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高考 > 各科备考 > 历史备考 > 《2017年高考历史考点总结(3)》正文

2017年高考历史考点总结(3)

用考网【历史备考】 编辑:思晴 发布时间:2017-04-06 14:43:33

  2017年高考历史考点(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考点4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权利法案》

  ①时间:1689年。

  ②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③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8世纪前期,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②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考点42、美国共和制联邦政体的确立

  (1)1787年宪法

  A主要内容:

  ①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利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②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最高司法机关归最高法院。

  B特点: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C作用: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②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宪法一定程度调和了各方面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2)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在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这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考点43、法国共和制和德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①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任职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②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2)评价: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而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考点44、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871年)

  (1)内容:宪法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2)评价:宪法的颁布,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不彻底、不完善。

  2017年高考历史考点(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考点45《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共产党宣言》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点4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和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经济条件: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理论条件:19世纪三大优秀理论成果--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④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2)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考点47巴黎公社运动

  (1)巴黎公社的成立

  3月18日革命成功,3月28日,在市政厅广场举行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2)革命措施: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执行、军事、公安、司法、财政、教育等十个委员会,行使政府所属各部门的权力。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

  (3)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巴黎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可供借鉴的经验。

  (1)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体,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②《四月提纲》列宁认为,当前形势的特点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③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④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国际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它同时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2017年高考历史考点(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48雅尔塔体制

  ①内容:讨论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问题,实质是美苏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

  ②影响: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的国际新的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考点49美国"冷战"政策

  (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2)实质:"遏制"共产主义,遏制苏联

  (3)措施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考点50苏联对抗美国冷战政策的措施

  ①经济上: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②军事上:1955年,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同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考点51"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半岛分裂:1948年分裂为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

  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7月,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并建设导弹基地,最后,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表明当时美国占据优势。

  ★考点52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各国联系日益密切,为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过程

  ①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

  ②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签订了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巴黎条约》。

  ③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又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

  ④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欧洲共同体成立。

  (3)影响:增强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考点53迅速崛起的日本

  (1)经济恢复(1945年-1955年)原因:

  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美国扶植、朝鲜战争提供的契机。

  (2)高速发展(1956年-1973年)

  ①原因:制订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技术、重视教育;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表现:1955年,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大体完成。1956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谋求政治大国:20世纪80年代提出"政治大国"目标

  ★考点54不结盟运动

  ①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尼赫鲁举行会谈,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

  ②正式形成: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斗争目标: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③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将正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④20世纪七八十年代,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从成立之日起就把经济领域的斗争作为中心内容之一

  ⑤历史意义: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考点55东欧剧变

  (1)含义:东欧各国执政党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表现:

  ①波兰剧变:发生于1989年,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②德国统一: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

  (3)剧变原因

  ①历史根源:照搬苏联模式,长期受制于苏联

  ②内部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忽视民主与法制,脱离群众,导致政治危机

  ③外部原因: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等政策的推行

  ★考点56苏联解体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②外部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2)过程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以人道的社会主义代替了科学社会主义,导致政局动荡,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②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把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

  ③"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和俄共被停止活动,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④俄罗斯等在1991年底年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3)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 考点57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1)特点: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发展

  (2)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和发展:

  ①美国: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

  ②欧共体: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

  ④俄罗斯: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武器,经济形势好转;

  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日渐提高。


猜你感兴趣:

1.2017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2.2017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汇总

3.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4.2017年高考历史重点知识

5.2017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6.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