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中考文言文模拟训练题及答案
用考网【阅读理解】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11-22 15:56:46
张家界中考语文科目的文言文阅读,需要考生熟悉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提高训练阅读能力,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张家界中考文言文模拟训练题及答案,供大家阅读练习。
张家界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
王褒,字子深,琅邪临沂人。褒识量淹通,志怀沈静,美威仪,善谈笑,博览史传,七岁能属文。外祖梁司空袁昂爱之,谓宾客曰:“此儿当成吾宅相。”弱冠举秀才,除秘书郎、太子舍人。梁国子祭酒萧子云,褒之姑夫也,特善草隶。褒少以姻戚,去来其家,遂相模范,而名亚子云,并见重于时。梁元帝嗣位,褒有旧,召拜吏部尚书、右仆射,仍迁左丞,兼参掌。褒既名家,文学优赡,当时咸共推挹,故位望隆重,宠遇日甚。而愈自谦损,不以位矜物,时论称之。
初,元帝平侯景及禽武陵王纪后,以建邺凋残,时江陵殷盛,便欲安之。尝召群臣议之。镇军胡僧祐、御史中丞刘珏等曰:“建邺王气已尽,又荆南地有天子气,迁徙非宜。”元帝深以为然。褒性谨慎,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闲,密谏,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及魏征江陵,元帝授褒都督城西诸军事。俄而元帝出降,褒遂与众俱出,见柱国于谨,甚礼之。褒曾作《燕歌》,妙尽塞北寒苦之状,元帝及诸文士并和之,而竞为凄切之辞。褒与刘珏、殷不害等数十人俱至长安,周文帝喜曰:“昔平吴之利,二陆而已。今定楚之功,群贤毕至,可谓过之矣。”又谓褒及王克曰:“吾即王氏甥也,卿等并吾之舅氏,当以亲戚为情,勿以去乡介意。”于是授褒及殷不害等车骑大、仪同三司。常从容上席,资饩甚厚。褒等亦并荷恩眄,忘羁旅焉。
明帝即位,笃好文学,时褒与庾信才名最高,特加亲待。帝每游宴,命褒赋诗谈论,恒在左右。武帝作《象经》,令褒注之,引据该洽,甚见称赏。褒有器局,雅识政体,既累世在江东为宰辅,帝亦以此重之。建德以后,颇参朝议,凡大诏册,皆令褒具草。乘舆行幸,褒常侍从。寻出为宜州刺史,卒于位。 (节选自《北史•王褒传》有删节)
张家界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目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岁能属文。 属:写
B.去来其家,遂相模范。 相:互相
C.群贤毕至,可谓过之矣。 过:超过
D.明帝即位,笃好文学。 笃:非常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后因清闲,密谏,。 蒙故业,因遗策。
B.而竞为凄切之辞。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当以亲戚为情,勿以去乡介意.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 褒等亦并荷恩眄,忘羁旅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而愈自谦损,不以位矜物,时论称之。(4分)
(2)武帝作《象经》,令褒注之,引据该洽,甚见称赏。(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王褒有哪些受人称赞的品质和才能,请根据全文概括。(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凡 人 莫 不 好 言 其 所 善 而 君 子 为 甚 故 赠 人 以 言 重 于 金 石 珠 玉 观 人 以 言 美 于 黼 黻 文 章 听 人 以 言 乐 于 钟 鼓 琴 瑟 故 君 子 之 于 言 无 厌。
(节选自《荀子》)
张家界中考文言文阅读答案
8、B (相:他,代指萧子云)。
9、C(C.介词,因为。A.介词,趁着/动词,沿袭。B.结构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兼词,于之,在那里/代词,代指老师。)
10、(1)但自己越来越谦逊,不因为地位高而在别人面前骄傲,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给分点:以,因为;称,称赞;矜物,“矜于物”。每个点1分,句意1分,共4分。)
(2)周武帝作《象经》,命令王褒为之作注,王褒作注引证详备广博,很受(武帝)赞赏。(给分点:注:为之作注;“甚见称赏”被动句。每个点1分,句意2分,共4分。)
11、(1)器量通达 (2)为人谦逊 (3)生性谨慎 (4)文学造诣高,有才华
(5)精通政事(每点1分,共5分。)
12、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
译文:君子对于正确的学说,心里喜欢它,行动上一心遵循它,乐意宣传它。所以君子一定是能言善辩的。凡是人没有不喜欢谈论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而君子更是这样。所以君子把善言赠送给别人,觉得比赠送金石珠玉还要贵重;把善言拿给别人看,觉得比让人观看礼服上的彩色花纹还要华美;把善言讲给别人听,觉得比让人听钟鼓琴瑟还要快乐。所以君子对于善言的宣传永不厌倦。
张家界中考文言文模拟训练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 上一篇:张家界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 下一篇:张家界中考文言文阅读例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