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中考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中考语文科普文模拟练习题》正文

中考语文科普文模拟练习题

用考网【阅读理解】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7-07 13:04:04

  科普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常考题型,提高语文科普文的阅读技巧十分重要。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中考语文科普文模拟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语文科普文模拟练习题原文:

  法国作家拉伯雷在他所著的《巨人传》中,曾经说到有群绵羊,竟盲目地跟着一只被扔到海里的头羊走,结果一块被海水卷起。如果说这群羊的盲目显得很愚蠢、荒谬,那么松毛虫“盲从”却是因为它的生存需要。

  的确,松毛虫出行时,第一条松毛虫爬到哪里,其余的松毛虫也排成整整齐齐的行列跟随其后,从不间断。他们的队伍就像一条长长的细带子。领头的松毛虫向东“走”,其余的也向东“走”,领头的松毛虫向西“走”,其余的也向西“走”,前后配合的十分协调。在路上,领头的松毛虫不断吐出丝来,很细。其他随行的松毛虫也分别吐出丝来,将这条细丝线加厚加宽,使它成为一条狭窄的带子,或者说是松毛虫的“绸缎轨道”。

  松毛虫为何要花如此大的代价铺设“轨道”呢?原来,松毛虫常常在夜间去吃松毛针。黑暗中它们从松树枝上的窝里爬出去,从上到下啃噬分支上的松针。吃饱后回它们的窝时,它们便要在松树的树枝间上上下下左拐右拐,因此对它们来说回“家”的路温长而曲折,而松毛虫近视,在漆黑一团的夜晚行路更不便。同时,他们的嗅觉迟钝,也不能为它们在夜间行路提供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们要回到窝里就只有靠它们先前在路上吐丝结成的细带子了。只有借助这个细带子爬行前进才不会迷路。要回窝里时,它们会就近找到一条丝线并沿着它行走,不久松毛虫都集合到一条带子上来排队前进,就能顺利地回到它们的窝里。

  即使是在白天,这细带子也对松毛虫有用。比如它们远行时,就需要这小带子引导。于是所有同行的松毛虫都吐丝并固定在路上,这已成了它们的习惯。它们同行的数量越多,路程越远,它们铺设的带子就越宽大,以便返回时容易找到。松毛虫行进的路线有一定的规律,从来不在途中作180度的大转弯。但也并非笔直,且路程长短不一。有时甚至不得不风餐露宿,这时它们便集合起来蜷缩成一团,互相靠在一起。第二天再重新探路,寻找到这导路的带子,然后沿着它赶回窝里去。

  中考语文科普文模拟练习题:

  1.文章第二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松毛虫铺设的“轨道”有什么作用?

  3.请从生理角度说说松毛虫为什么会“盲从”?

  4.请你想一想松毛虫为什么从来不在中途做180度的大转弯?

  5.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读后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说说松毛虫的生活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

  中考语文科普文模拟练习题答案:

  1.松毛虫行出时排成行列跟随头条虫并不断吐丝。(意思对即可)

  2.从两方面答:一、夜间吃食回来时不迷路;二、白天远行时需要这带子引导。(意思对即可)

  3 .因为松毛虫近视,而且嗅觉迟钝,所以为了生存的需要它们会“盲从”。

  4.因为转180度的弯后会出现两个以上的路线,松毛虫就会迷路。

  5.本文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语言生动活泼有趣,读后感觉昆虫和人类一样可爱,富有有智慧。(意思对即可)

中考语文科普文模拟练习题相关文章:

1.2016年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题

4.2016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5.2016年中考语文冲刺一模模拟试题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