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北京公考申论范文精选》正文

2017北京公考申论范文精选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3-08 11:38:42

  备考北京公务员的考生想要取得高分,申论精选范文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北京公考申论范文精选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北京公考申论范文精选(一)

  弘扬长征精神 绽放时代光彩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2年前的1934年10月初,中央主力红军从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等极其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历尽了艰难万险,最终取得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同时,也凝结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伟大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凝炼而成的,是革命先烈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纪念长征胜利、讲述长征故事、重温长征精神,不只是简单地重温历史、回顾历史,而是要将伟大的长征精神继承好、弘扬好,代代传承下去。

  用好“传播载体”,纪念长征胜利。现在的青年人习惯使用网络,乐于分享有创意的事物,很欣喜地看到他们在重走当年红军的长征路,做亲历躬行的传播者,运用直播方式,让网友们足不出户就看到了红军长征中穿过的草鞋、吹过的号角、用过的枪械,在网络直播内容参差不齐的今天,如一股清流,让红军长征精神在网络间传播开去。当下年轻人充分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搭建传播矩阵,与网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话题得以深度发酵,传播力倍增。这种润物无声、和风细雨的双向互动方式,找到了长征精神和观众感受的契合点,得以“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备受人们关注。

  找对“沟通符号”,讲好长征故事。如国内第一部长征系列动画《寻找英雄--小淘气长征记》,通过小淘气、星贝贝两个小学生,穿越进入红军长征年代,寻找26位英雄的经历,故事打动人心,半数以上的学生因此能够记住故事情节,与主人公产生共鸣,在极短时间内把长征精神植入青少年心中。

  发掘“精神内涵”,传承长征精神。正因为找准了“触动点”,长征精神中蕴含的价值观才能“入脑入心”。青年们能够理解,并不只是体力的长征,更是一次精神的长征,应该坚定怎样的信念?幸福从哪里来,怎样奋斗最有意义?信念坚定,胸怀信仰,这正是红军长征的原动力。为了信仰,他们甘愿以自己的死换取别人的生,为了信仰,他们变身“钢铁汉”,为了信仰,他们“团结如一人”。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决定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兴衰的,不仅是物质,还有精神;就会明白,把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天地就会变得那么广阔,生命也将无上荣光。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就是一场“接力跑”,主席说:“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一双双草鞋,走出了一条光明的大道,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新时代下更要坚守不畏苦、敢吃苦的情怀,让长征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焕发光彩,鼓舞我们踏上新的征程。

  2017北京公考申论范文精选(二)

  用创客梦想照亮奋斗青春

  在五四青年节给清华大学学子们饱含勉励和期许的回信,是大学生创客们一份珍贵的青年节礼物。在信中指出,他被大学生创客们的活力所感染,更为他们的创新精神所打动,希望当代大学生要有钻研学问的精进态度,学好基础知识,提高基础本领,筑实基础研究,在学习中不仅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同时,也应鼓励勇于打破常规创新创业的开拓精神。

  创客(Maker)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产品,是梦想的实践者和实现者。创新创业需要一定的市场前瞻性和科技研发性,大学生是接触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思维敏捷且富有活力,蕴含极大的创意创新创业潜能。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教育部早在2007年正式启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2012年初又推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再到去年人社部等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均旨在通过项目实施强化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学分、科研立项、创业创新竞赛等多层次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创业训练、项目论证、成果孵化和企业成长上给予大学生创客们系统服务,大量适应和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应运而生。清华大学创客空间协会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需要走向创新驱动、向中高端迈进。为此,中央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创新创业措施,通过政府放权让利的“减法”调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的“乘法”,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在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激励下,创新创业正成为时代强音,给中国经济发展输入源源不断新动能。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以创新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已是全社会共识。本届政府勇于自我革命,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攻坚不断深化、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努力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同时注重厚植创业创新文化,鼓励个人和企业勇于创业创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对中小微企业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国务院常务会还专门部署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打造良好创业创新生态环境,为创业创新清障搭台。

  这是个激情澎湃的时代。从北京车库咖啡、上海新车间,到深圳柴火……,创客空间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学生创客成功创业的“神话”正在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客们的梦想正在照亮现实。在政府大力培育创客文化、健全创业辅导指导制度的背景下,创客种子正在更大范围播散开来,大众创业、草根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给每个大学生创客们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每个胸怀理想、勇于创新创业的年轻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青年愿创业,社会才生机盎然;青年争创新,国家就朝气蓬勃。”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赶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召唤,当下的大学生创客们无疑是幸运的。虽然创业的路是艰辛的,但有梦想有激情、愿意脚踏实地努力创新创业的年轻人,在政府更多积极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一定能够用今天的青春力量铸就明天的辉煌。

  2017北京公考申论范文精选(三)

  后天的拷问

  两极冰川融化,海水吞没大陆,城市瞬间冰冻……这是电影《后天》呈现的灾难场景,也是艺术家与科学家、环保人士对人类未来所作的同一个预言。这预言并非危言耸听,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转而给人类带来种种危害是不争的事实。人们在今天就已不得不接受后天的拷问:人类最终将有怎样的未来?灾难性的“后天”与人类的今天有怎样的关系?人类该用怎样的行为去影响“后天”?

  自从华夏文明从黄河流域诞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国家之一;时至今天,我国又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显著的国家之一。气候变化使我国境内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淡水资源匮乏、气象灾害频发,一些疾病的流行、粮食产量的波动和物种的灭绝,也可能与此有关。气候变化使本就多灾多难的神州雪上加霜,对炎黄子孙的生息繁衍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如果任由气候变化发展下去,“后天”式的灾难可能降临华夏大地,万里中原可能成为不毛之地,中华民族可能不再有未来,我们的子孙将上哪里寻找后天?

  后天源于今天,后天的灾难是今天行为的结果;后天代表生存与发展的危机,不断拷问我们,迫使我们检点今天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活方式。检点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是碳排放,是各种高能耗、高碳量的工业生产和消费方式。

  处在工业化阶段的我国,基于庞大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碳排放问题尤为突出。首先,我国的产业结构偏于重型化,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巨大,煤炭、石油能源的消耗量高居世界首位;其次,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煤炭的采掘和使用正是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第一因素;再次,我国能源利用水平不高,单位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到10倍,直接推动了碳排放量持续暴增。要扭转这种趋势,改变子孙面对灾难性后天的命运,唯一的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低碳化的发展道路。

  要改变后天命运,就必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比重,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低碳排放量的新兴产业;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标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逐步淘汰高能耗产业。要改变后天命运,就必须强化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水平,变“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旧面貌为节能、环保、高效的新形象。要改变后天命运,就必须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靠科技创新掀起一场绿色产业革命,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要改变后天命运,就必须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引导居民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重拾节约传统,少开一次车、少用一度电,调低空调的功率,过亲近自然的绿色生活,一同拥抱一个更加低碳的时代。

  后天的英语表示是The day after tomorrow——明天的明天是后天。后天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如果我们加快低碳转型,一个低碳的今天定能迎来一个明媚的后天;如果我们无法顺应低碳时代的要求,不改变高能耗的行为模式,后天对我们的拷问注定将成为一道无从破解的难题。


看过“2017北京公考申论范文精选”的人还看了:

1.201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2.2017北京公考申论经典范文

3.2017北京公务员申论经典范文

4.2017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范文

5.北京公考申论范文精选

6.北京公考申论经典范文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