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西藏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正文

西藏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

用考网【申论辅导】 编辑:谢君 发布时间:2017-01-21 14:39:40

  西藏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如何在申论写作中取得高分呢?精选范文参考阅读最为关键,以下就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西藏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帮助你提分。

西藏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

  西藏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一)

  遵从平等权利 善待生命

  从大学生动物园泼硫酸到女子“虐猫事件”, 从猎杀野生黑熊到“活熊取胆”, 从偷猎藏羚羊到“屠狗风波”……无不显示着人类对动物的虐待。

  人类缘何热衷于这样或者那样地虐待动物呢?原因有四:其一, 出于某种一时的喜好, 如大学生动物园内硫酸泼熊;其二, 出于经济利益, 如每年不计其数的象牙;其三, 出于卫生需要, 如狂犬病引发的“屠狗风波”;其四, 出于医疗的需要, 如熊胆。

  但一幕幕血腥凄惨的场面摆到大众面前时, 那些虐待动物的人也遭受到了人们的谴责。人, 作为大自然家族的一员, 与动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纵使人拥有最高的智慧, 也不能随意作践自然, 虐待生命。任何一种物种的消失, 都将对整个生态环境无法预料的影响, 因此, 我们要敬畏自然, 善待生命。

  敬畏自然, 善待生命, 就是要赋予动物以平等的“伦理”权利。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 要遵循生态系统的规则:其一, 不能对任意一种动物乱杀滥捕, 保障任一个体的生存都具有生态意义上的伦理地位。其二, 在动物为其生态功能, 比如供人食用、制作裘皮或者入药治病而牺牲的时候, 个体的伦理权利表现为不应遭受无谓甚或无度的痛苦。

  敬畏自然, 善待生命, 就是要赋予动物以平等的生存权利。动物融入人类生活, 要确保生存权利, 不能因为某一地区发生疫情, 就“一刀切”, 把某一地区的动物消灭掉, 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假如在人类社会发生了某种传染病, 是否也想动物一样给予捕杀抑或是其他的极端处理方式呢?

  敬畏自然, 善待生命, 就是要赋予动物以法律意义上的福利。动物, 融入人类生活, 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一员, 应该与人类一样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 生活舒适的自由, 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 生活无恐惧和悲伤的自由, 表达天性的自由。保护动物福利, 在某种意义上讲, 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谐的标志, 对待动物的态度反应出人类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

  敬畏自然, 善待生命。只有认真了解天空才能扎根大地, 只有认真了解地球才能使生命扎根于地球, 只有认真了解生命才能扎根生命。

  西藏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二)

  学会知辞让,懂取舍

  — —以能舍为荣,以辞让为德

  以前读《晏子春秋》,只是折服于晏子的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近期再读,又领略了晏子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的魅力。特别是他的辞让精神,对于今天公务员职业素养的形成颇有启示。

  首先,“舍”和“让”是崇高理想信念的体现。公务员作为依法履行公职、并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工作人员,必须忠诚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来,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我们勾画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实现中国梦,要靠全体中国人民勠力同心、不懈追求、接力奋斗,也要靠全体公职人员坚定理想信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带头降级降薪,与全国人民共渡难关。现在,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已经有了显著改善,公务员更应克己奉公、恪尽职守,少争名夺利、多奉献付出。

  其次,“舍”和“让”是严明组织纪律的要求。“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不啻于又一场革命。全体公务员必须听党话、跟党走,坚决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确保政令畅通,做到令行禁止。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许多改革不可避免地要触动一些人的“奶酪”。这个时候,公务员必须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该舍就要舍,该让就要让,决不能出于部门主义和个人利益的小算盘和上级讨价还价。

  再次,“舍”和“让”有助于锤炼高尚的道德品质。古人云:良田千顷,每天只吃三餐饭;广厦万间,睡觉只需一张床。鲁迅先生也曾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公务员如果没有昂扬向上的精神,没有使命般的激情,职业和生命就失去了意义;一个公务员如果真正地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上,是不会有私心杂念斤斤计较个人待遇的。古人认为,只有先做到“修身”,而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新时代的国家公职人员,更应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最后,“舍”和“让”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公务员不同于一般的职业,也不同于一般的群体,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社会风气有着不小的影响。中央明确提出,要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并提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但是,现在有少数领导干部,喜欢讲排场比阔气,或者嫌办公室装修不够豪华,或者嫌公务用车不够高档,或者嫌基层接待不够到位……凡此种种,都是思想深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表现。纠正“四风”,要从点滴做起,要从公务员群体做起,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切实引领改善社会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中央强调,在用人标准上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我看来,公务员是否能像晏子那样做到“舍”、做到“辞让”,正是“德”的一个方面。应大力倡导这种精神,不断促进全体公务员职业素养的形成、提升与完善。

  西藏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三)

  用什么消解公众“养老焦虑”

  化解参保者的焦虑,需要正视这些疑问,通过完善制度、健全政策、明确兜底,树立人们对制度的长远信心

  “22省份养老金吃紧,部分地区养老金收支恶化”——这则新闻最近几天引发热议,“养老金到底还发不发得出”“看看是不是我所在省,万一是就麻烦了”……一时担忧四起。

  每隔一阵子,就会有类似说法出现。2012年,某研究机构“养老金缺口将高达18.3万亿元”的观点把老百姓吓了一跳。还有养老空账2万亿元的专家论断吸引众人目光,至今被反复引用。去年,“剔除财政补贴,一半省份养老保险亏空”的消息流传甚广,加剧人们的担忧。

  针对这类说法,几乎每个季度的人社部新闻发布会都要强调“当期养老金发放没问题”。最近,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又进行了回应。但是,人社部的澄清也好,财政、审计部门出具的“收大于支”的报告也好,每月足额按时领到手中的退休金也好,似乎都无法打消一些疑虑。

  有人指责个别专家把未雨绸缪变成吓唬人,有人说是网络断章取义惹的祸。这些因素或许都不同程度存在,但之所以养老风险话题频掀波澜,一定程度上,是养老保险制度本身专业而复杂的特性与普通人养老焦虑相互交织的结果。

  我国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达8亿。养老保险,家家户户关心,人人都能议上几句。但是,养老保险时间跨度长、精算复杂、转轨时期制度变化大,不是看看新闻、自己算算账,就能全面准确把握的。

  比如,部分省份收不抵支真有那么可怕吗?2014年,黑龙江、河北、宁夏三地的职工养老保险的确支大于收。但同时,其他28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收大于支。从全国看,2014年职工养老收入2.3万多亿元(包括财政补贴),支出1.9万多亿元,累计结余3万多亿元,称得上财务稳定。养老保险是立足于互助共济基础上的全国性制度安排,局部缺口反映的是地区分割的不合理性,我国已在推进全国统筹。

  再如,一年3000多亿元的财政补贴真是“收不抵支”的证据吗?这是未考虑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转轨期的特性。养老保险制度上世纪90年代建立,对在此之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其改革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由此产生的隐性债务,已明确由国家承担制度转轨成本,财政补助也就成为养老基金的重要来源,不能将其等同于“亏空”。

  养老保险制度所涉及的复杂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相比之下,“收得少、发得多”“人活着、钱没了”等表述更易印在人们脑海。何况,老龄化加剧、家庭变小,个人和社会的养老压力加大是每个人切身感受、又回避不了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当期“收大于支”的数据,主管部门“养老金当前发放没问题”的保证,已远远不够。

  老百姓需要的是长效定心丸。眼下对养老最紧张的人,不是已经领养老金的人,而是正在缴纳养老保险的职工。承诺“当期发放没问题”,无法宽慰缴费的职工。中长期会不会有缺口?20年、30年后怎么样?未来可能有哪些风险?延迟退休等政策又会产生多大影响?化解参保者的焦虑,需要正视这些疑问,通过完善制度、健全政策、明确兜底,树立人们对制度的长远信心。

  老百姓需要的是“深度参与”。目前职工养老个人缴费占工资8%,企业还要再缴20%。每月工资条上扣掉数百乃至上千元养老保险费,时时提醒参保者关注自己的权益。他们想知道缴费去了哪里、退休后能领多少钱,也关心养老保险基金的详细运行、未来变动趋势。相比这些需求,每年或每季度公布一次总数据太不解渴,认为部分问题太专业而不去解释的做法更容易引起百姓猜疑。

  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是为了化解人们年老后的焦虑,不应反过来变成焦虑的源头。好事办出好效果,有必要正视焦虑,该公开的尽量提高透明度,该改革的尽快加以完善,该反复解释的不嫌麻烦,建立起人们对制度的信心。

看过“西藏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的人还看了:

1.西藏公务员考试申论精选范文

2.西藏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3.西藏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4.2017年西藏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

5.西藏公务员申论参考范文

6.2017西藏公务员考试申论经典范文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