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检测练习题及答案
用考网【政治备考】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6-01 10:11:31
高考还剩下一周的时间,各位考生都在紧张备考,为了帮助大家检测政治科目的复习成果,巩固知识点的记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高考政治检测练习题及答案,供各位考生检测练习。
高考政治检测练习题:单选题
1.“四个全面”是指党的以来,以为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有评论认为该思想是中国追梦的时代哲学,这是因为“四个全面”思想( )
①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前进方向 ②决定着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源于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的理念 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四个全面”思想指导着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能起决定作用,②错误;认识来源于实践,“四个全面”思想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③错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2.人们常用“万物复苏”来描绘万物生长的春季,由春季还衍生出许多好词,如春暖花香、春意盎然等。这体现了( )
A.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复制
B.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C.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答案] D
[解析]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通过人脑加工制作的产物,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所以A错误,D正确;意识不能够直接改造世界,是通过指导人们的活动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故B错误;实践是联结主观与客观的桥梁,C说法不正确。
3.如果你能拥有一项超能力,你会选择什么?相信“瞬间移动”会是不少人儿时的梦想。这种超能力在物理学上并非不可能。如果我们能够对构成物体的每一个粒子进行测量,然后在目的地用同样的粒子完全复制其状态,就可以得到一模一样的物体。如今,中国科学家在这项技术上取得了更大突破。这说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其有同一性
②思维和存在是相互依赖的
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物质
④理想、信念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中国科学家在这项技术上取得了更大突破”说明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符合题意;材料中“相信”瞬间移动“会是不少人儿时的梦想”说明理想、信念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动力,④符合题意;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思维,②是错误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必须通过实践作用于客观事物,③是错误的,排除。
4.作为近年来鲜有的讲述父子情的暖心之作,《嘿,老头!》没有华丽的包装与噱头、激烈的矛盾与冲突,只有娓娓道来的根植于现实土壤的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剧中小人物的抽丝剥茧的亲情、爱情、困境中相互扶持的友情、坚持不懈的创业精神,都如春天阳光般温暖和煦,给予观众希冀美好生活和追求幸福脚步的正能量。从哲学角度看,正能量( )
①具有能动性,能够给人带来信心和力量
②具有决定性,能够激发人的精神能量
③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调节和控制生理活动
④具有客观实在性,能够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正能量作为一种精神,属于意识,不能起决定作用,故排除②;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通过实践才能够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故排除④;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5.预测海啸是一个科学难题,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人们发现,高度在50厘米以下的海啸一般不会造成灾害性影响。造成较大灾害的海啸,高度一般在四到五米以上,海啸一般会在地震后10分钟到20分钟左右发生,而且海啸波到来之前,海边的海水会出现倒退的情况,从海水倒退到海啸到来,会有大约五到六分钟的时间,这是拯救生命的关键时间,人们对海啸的研究探测活动证明( )
①人类追求真理性认识是为了指导实践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掌握了各种自然规律
③人们只能认识客观存在,不能改造客观存在
④实践的发展促进了认识能力的提高,认识会越来越正确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答案] C
[解析] ②说法太绝对化,故排除;③观点错误,人们不仅能够认识客观存在,而且能改造客观存在,①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C。
6.幼儿时,爱是母亲轻轻摇动的睡篮;少年时,爱是父亲严厉的轻声呵责;长大后,爱是父母慈爱目光里的团圆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家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都蕴涵着深深的爱。从中我们获得的哲学感悟是( )
①家的记忆源于每个人对家的心理感受
②不同的家的味道寓于相同的家庭之爱中
③家的味道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④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长期的生活体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不同地方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家的味道、家的记忆,味道各异,但都蕴涵着深深的爱。这说明家的味道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长期的生活体验,③④正确;①中的“源于心理感受”说法错误;②说法错误,相同的家庭之爱寓于不同的家的味道。
7.看新闻、刷微博、收发邮件,甚至上网购物……智能手机的出现不仅突破了人们对手机的认识,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公众的生活方式。在带来更多方便和惊喜的同时,随着人们对其依赖程度加深,智能手机正在悄悄“接管”甚至“绑架”一些人的生活,让这些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此事提醒我们( )
A.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做好量变的准备,积极促成质变
C.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开始
D.不可忽视事物的负面效应
[答案] D
[解析]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会使我们的生活变糟,故选D。A、B、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8.下图漫画“折腾”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促成事物质变
B.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C.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D.要有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答案] C
[解析] 漫画体现了当前在城市建设中,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因此,必须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才能搞好城市建设,C项正确,A、B、D与漫画主旨不符。
9.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对这里的“疑”,我们理解为( )
①世界永远处在不停的运动过程中,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②现存事物是必然灭亡的,我们应否认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 ③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也应包含着对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④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坚持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态度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疑”,说明我们认识事物要有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态度。③④说法正确。相对静止是存在的,①说法错误。我们不应否认事物有其存在与发展的过程,②说法错误。
10.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乐于骑自行车上班。自行车已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被作为一种代步工具,骑自行车还能“骑”出健康,“骑”出个性时尚。人们认为骑自行车上班并不是“丢份儿”,反而是体现车主够年轻、够健康、够自信的时尚标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变化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推动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答案] D
[解析] 现阶段人们之所以觉得骑自行车上下班并不“丢份”,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就是说是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了社会意识的变化,因此选项D正确。A不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B的说法与题干逻辑不一致,C的说法错误。
11.“我是一只小小鸟,我却想飞得更高!”由于处境的不同,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像第一代农民工把“进城挣票子、回村盖房子娶娘子”作为进城打工的最终目标,学本事、长见识、改变人生命运、实现个人价值、提升社会地位,开始成为他们中很多人的新观念、新追求。这表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现代社会条件下,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重要 ④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目标与追求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处境的不同,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历史条件影响,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④符合题意。①材料未体现,③观点错误。
12.孟子云:“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
A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
B.要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
C.在自强不息中实现人生价值
D.在劳动和贡献中创造价值
[答案] B
[解析]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所说的“大者”,是指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追求。具体些说,就是要以天下为己任,以对社会、对民族、对子孙后代做贡献为人生价值的追求。“小者”则是指声、色、味、安逸等物质生活的追求。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要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B符合题意;A、C、D均与引语含义不符;故答案选B。
高考政治检测练习题:主观题
13.材料一 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种种信号和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迈入新的阶段,出现了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才能站上新的历史方位、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根据辩证唯物论的有关方法论要求,结合材料一,说明我们应怎样对待经济新常态。(12分)
材料二 1949年,体现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法治之路的原点。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行,奠定依宪治国的基础。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带来法治建设的十年倒退。1978年,改革开放重启中国法治进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方略。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家建设发展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决定了我们在法治之路上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在法治建设上的探索。(14分)
[答案] (1)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经济运行的新特征,适应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分)②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4分)③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既要尊重经济运行规律,又要积极主动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推进,以及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推动着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5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国法治探索的每一次重大成果都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反映,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国法治建设的探索也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地向前发展的。(4分)
14.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一 1992年,李申学在方山搞起了渔业养殖,他“买了好多书回来学习,一门心思就在想怎么把鱼养好。”2004年,李申学成为合作社会长,还被大家推选为村,为了改变村里的状况,他积极推动村里养殖业的发展,确立了“调整全村产业结构、带动全村群众致富”的目标。“自己养得好不算好,乡亲们都把鱼养好了,才是真的好!”他带领成立的养殖协会规模逐年扩大,销售收入1480万元,成为全村百姓致富路上的领头人。李申学多年来勤勤恳恳的工作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2015年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材料二 “古有《齐民要术》,今有系列农学专著。”为撰写这套专著,近500位顶尖农学家走遍山东所有农业生产基地,实地考察新时期条件下每个地方的气候、水土、种苗、肥料饲料、生产技术等各种生产因素的变化,精确记录、对比分析、系统总结各项考察和试验数据,纠正古代农业书籍中的不妥说法,极大丰富发展了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这套十年一剑的专著涵盖粮食和经济作物、林果蔬菜、家禽家畜、蜂蚕水产等十大农业生产领域,被誉为“当代的《齐民要术》”。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从“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角度,说明李申学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12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说明树立创新意识的重要性。(10分)
(3)材料二是一篇介绍农业科技成就的报道,请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主旨,为这篇报道添加一个不超过16个字的标题。(4分)
[答案] (1)①“自己养得好不算好,乡亲们都把鱼养好了,才是真的好!”启示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分)②他带领成立的养殖协会实现收入1480万元,成为全村百姓致富路上的领头人。启示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4分)③“买了好多书回来学习,一门心思就在想咋把这个鱼养好。”启示我们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4分)
(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4分)②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古今农学家在实践基础上对前人农业研究成果,既继承又发展,开发出了农业新品种,丰富发展了我国的农业科技,拓宽了我国农业生产的领域。所以,树立创新意识,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6分)(3)答案示例:在实践中探索,在开拓中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高考政治检测练习题及答案]相关的文章
【政治备考】图文推荐
- 上一篇:高考政治强化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 下一篇:高考政治科学发展考点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