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高考 > 各科备考 > 政治备考 >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冲刺练习附答案解析》正文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冲刺练习附答案解析

用考网【政治备考】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04-07 09:53:15

  高考政治备考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了帮助大家巩固复习高考政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冲刺练习附答案解析,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政治备考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冲刺练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共48分)

  1.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B)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排除;题肢④不是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的原因,故排除。题肢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2.云南省丽江的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等五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由此可见,纳西古乐(D)

  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丽江地理环境决定的 ②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历史悠久,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中华文化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④正确;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受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决定”一词错误;②说法错误。故选D。

  3.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之魂,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和发展,有其丰富的内涵。下列选项与“风雨同舟,威武不屈”的精神实质一致的是(C)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风雨同舟”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团结统一,“威武不屈”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体现团结统一,故①③入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爱国主义,故排除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体现勤劳勇敢的精神,故排除④。

  4.2014年9月20日,仁川亚运会开幕式演出中,中国元素频频现身。国宝熊猫和大红灯笼出现在倒计时15秒的中国介绍环节,“喂,你好”的中文也响彻现场,穿越环节的第一站便是中国万里长城和中国的元宵节……这些“中国元素”(D)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故排除①;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故排除②。故选D。

  5.2014年8月,民政部发布公告,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努力做好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以下表述错误的是(C)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团结统一精神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

  C.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D.爱国主义应当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解析: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故选项C是错误的,符合题意。选项ABD都是对爱国主义的正确认识,不能入选,故选C。

  6.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要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和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必须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因为(B)

  ①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②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④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而不是措施,②③是意义,符合题意,当选;①④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不选,故B项正确。

  7.近日,一张“方言地图”在网络上悄然走红。点击这些图标,便可听到当地人用方言讲述的5分钟小故事。这张“方言地图”来自一个叫“乡音苑”的网站,创办者竟是两个美国人。他们用这样一张“有声地图”来记录中国“正在消失的方言”。对于“正在消失的方言”,我们不仅需要保存,更需要保护。这启示国家(A)

  A.要加强管理和引导,做到百花齐放

  B.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C.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D.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析:对于“正在消失的方言”,我们不仅需要保存,更需要保护,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加强方言的保护,做到百花齐放,答案选A。B、C、D均与题意不符。

  8.中国式过马路,是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现实生活中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但许多人一方面斥责这种行为,另一方面又不知不觉地“随大流”。材料中的这种现象告诫我们应该(D)

  ①开展法制教育,提升公民辨别是非的能力 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公民意识 ③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社会公德 ④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中国式过马路”体现的是当下国人思想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和公民的道德素养有关,故需要对公民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开展文明教育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公德,③④正确;①②与题意不符。故选D。

  9.2014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北京代表团在谈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时,有代表人士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为例强调指出:“韩剧走在了我们前头,但韩剧的内核与灵魂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这主要启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B)

  A.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B.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C.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D.要以满足人们文化需求作为检验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解析:材料中韩剧的内核与灵魂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即要求我们要自觉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要求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要有自信;故选B。

  10.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社会的道德感。那些“小人物”令人感动的生活状况、道德行为等,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由此而得到的感动是最真切、最可接近的,而其中蕴含的人性力量又是人人都可以真正汲取的。这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D)

  ①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③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的关键句是“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社会的道德感”,主体是“小人物”,强调的是思想道德建设应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重在行动,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①③和题干无关,故D项正确。

  11.为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W市积极发展创办优秀文化活动。2014年8月8日晚,第六届艺术节拉开大幕,“亲坊友邻·幸福家园”社区文化节也同时启动。积极发展创办优秀文化活动是因为(C)

  ①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②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③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②颠倒了二者关系,错误;③说法错误,先进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积极创办优秀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①④说法正确。故选C。

  12.201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主要启示我们艺术创作(A)

  A.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B.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C.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D.要以满足人们文化需求作为检验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解析:材料强调文艺要在思想上艺术上成功,同时也要在市场上成功,因而答案为A。B、C与材料无关。D表述错误,检验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是社会实践。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52分)

  13.(28分)下面是某班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班会”的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片段一 学生主持说,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无一例外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片段二 就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同学们发言积极踊跃。有的同学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和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有的同学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片段三 主持人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把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作现场个别采访。

  同学甲: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落实到身边小事中,比如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必须做到服装整齐,纪律严明,态度严肃,坚决杜绝交头接耳,左晃右晃,因为这些都表示你对国旗的不尊重,一个不能尊重国旗的人是无从谈爱国的。

  同学乙:我认为作为学生,如果我们真的爱国,就应该好好学习,因为只有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为祖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同学丙: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还应该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同学之间不比吃穿,只比学习,而且要及时关灯,节约用水,为节约国家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丁:我认为弘扬民族精神还需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比如国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都不应该进口。

  (1)上述这些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是什么关系?(4分)

  (2)就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作补充发言,请列出你的发言提纲。(12分)

  (3)假如你是主持人,围绕采访的问题,你会对上述四位同学的发言作如何概括?(12分)

  答案:(1)上述这些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奋斗历程中,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在相应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主要就是通过这些精神体现出来的。(4分)

  (2)①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表现。所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③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④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12分)

  (3)①甲乙两同学的回答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应该把弘扬民族精神贯彻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②丙同学的回答说明,发扬光大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丁同学的回答提示我们,发扬光大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对待外来文化不应是一味地抵制,而应该既要借鉴外来文化长处和有益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侵蚀。(12分)

  14.(24分)材料一 每年春节过后,针对春晚有人点赞有人吐槽。2015年春晚导演组总体上按照四个方向的价值回归选取节目,四个方向的价值回归是:向艺术回归,要有敬重之心;向生活回归,要常接地气;向人民回归,要与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向真情实感回归,要真正回到内心回到艺术的原点。

  材料二 近几年来,N市的各类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各种文化场馆和实施越来越齐全。实现了城市“文化自信”与市民“文化幸福感”的不断提升。

  年份 活动内容 2012 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 2013 省会文化艺术中心“一院三馆”建成,为民族村(社区)配备文化科技图书 2014 建立50个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辅导点;举办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2015 第六届社区广场电影节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优秀国产影片展映;第二届N市文化艺术惠民展演以及开心甜沫、宝贝剧场演出等系列文化品牌活动 (1)结合材料一,假如你是总导演,请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谈谈应如何选取春晚节目?(12分)

  (2)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该市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的意义。(12分)

  答案:(1)①满足人们对文艺作品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需求,选取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艺术作品。

  ②选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为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康的艺术作品。

  ③选取弘扬主旋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作品。

  ④选取有利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艺术作品。(12分)

  (2)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的需求。

  ②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③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人民抵御腐朽、落后文化的能力。

  ④该市做大做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有利于市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2分)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