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用考网【高考语文备考】 编辑:思晴 发布时间:2017-02-15 13:36:49
2017高考快到了,语文的一轮备考少不了做练习题。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结束“占中”是人心所向
①一个文明法治的社会,决不会放任非法活动,更不会听凭少数人的违法行为侵害整体利益。日前,针对持续两个多月之久、造成严重后果的“占领中环”违法行动,香港特区政府和警方依据高等法院禁制令和有关法律规定,开展清路清场行动,恢复路面交通和社会秩序,得到香港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普遍理解和支持。中央充分肯定并坚决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和警方依法处置违法行为,维护法治和秩序。“占中”实为香港一大祸害:导致沿途商户关门,交通干道阻塞;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破坏香港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干扰政府运作,造成社会撕裂和分化。事实已经充分表明,违法行动旷日持久,已严重损害香港的社会秩序、经济民生、民主发展和法治根基。
②“是可忍,孰不可忍”。少数人的违法行为,给整个香港社会带来了创痛。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市民才会自发参与反“占中”行动,呼吁警方清场、依法处置的呼声才会日益高涨、响彻香江。最新民意调查数据显示,逾八成受访市民要求停止“占领”行为,有近七成受访者赞成立即清场。“占中”违法行动不得人心,恢复秩序、维护法治,已经成为香港社会最为普遍的共识。特区政府和警方依法清场、结束“占中”,正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③“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法治是香港社会的核心价值,也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根基。“占中”打着“爱与和平”的幌子,干的却是破坏秩序、妨碍百业、危害民生、煽动对抗的祸港害港之事,其实质就是以非法手段追求违反基本法的政治目的。如果任其迁延日久、为害日深,势必毁蚀香港发展根基,香港几代人努力换来的成果将毁于一旦,香港的国际形象将会严重受损,香港的良好营商环境和国际竞争力也将不复存在。环顾全球,任何一个文明法治的社会,都不会坐视非法活动长期存在。
④依法清场、结束“占中”,有基本法和香港法律的明确依据,是顺应民意的正义之举,是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700万香港市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两个多月来,面对“占中”,特区政府和警方一直采取最大的克制和忍让态度,释放了文明理性的正能量。然而,“占中”违法行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挥者,罔顾香港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对社会乱象和民众困苦漠不关心,刻意煽动集会人员,一再冲击和挑衅,不断将违法行动升级。他们的所作所为,屡屡践踏法治底线,必须受到法律制裁。人间正道是沧桑。经历了“占中”的阴霾,人们更能理解法治的重要、更加珍视团结的价值。让我们凝聚在爱国爱港旗帜下,发扬理性务实精神,遵循法治轨道,促进香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主进步与社会和谐。我们相信,拭去尘埃的东方之珠,将更加璀璨夺目。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3日04版,有删改)
4.根据文章内容,此次“占中”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持续了两个月之久,影响路面交通、秩序,对国民整体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是一种非法行为。
B.罔顾了香港的社会利益,对社会乱象和民众困苦漠不关心,刻意煽动集会人员屡次进行冲击和挑衅,不断将违法行动升级,屡屡践踏了法律的底线。
C.造成沿途商户关门,交通干道阻塞;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破坏香港经济发展良好势头;干扰政府正常工作运行。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宪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体系,造成社会撕裂和分化。违法行动旷日持久,严重损害了民主发展和法治根基。
【答案】B
5.下列对结束“占中”行为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生活在文明法治的社会。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决不会放任非法活动,更不会听凭少数人的违法行为侵害整体利益。
B.“占中”违法行动不得人心,恢复秩序、维护法治,已经成为香港社会最为普遍的共识。特区政府和警方依法清场、结束“占中”,正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C.特区政府的忍让积蓄了正能量。依法清场、结束“占中”,有基本法和香港法律的明确依据,是顺应民意的正义之举,是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
D.环顾全球,任何一个文明法治的社会,都不会坐视非法活动长期存在。占中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香港的整体形象。
【答案】D
6.根据全文分析,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最新民意调查数据显示,逾八成受访市民要求停止“占领”行为,有近七成受访者赞成立即清场。这侧面说明了停止占中成为了普遍共识。
B.人间正道是沧桑。人们更能理解法治的重要、更加珍视团结的价值是因为人们经历过“占中”。
C.要想促进社会进步和民主改善,就需要公民发扬理性务实精神,遵循法治轨道。
D.“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法治是香港社会的核心价值,也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根基。在全球,任何一个文明法治的社会,都不会坐视违法犯罪活动长期存在。
【答案】B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传记类文本阅读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25分)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20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1965年3月8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1979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9月25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40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1985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10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备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 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内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成名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C.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2)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
(3)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
(4)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8分)
答:
【答案】
(1) D A (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 ①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②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③他认为自己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
(3)①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②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20世纪中国是无可取代的;③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经典。
(4)“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离的愿望。
表现:①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②从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③从典型性格中剥离,寻找到 “文化心理结构”学说;④从自身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的文学高度,写出了文学巨著。
【解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主旨错误,也有细节错误。解答此类题的方法:通读全文,关注细节。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题,要想答对,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把答题区间找对,从中筛选出对答案有帮助的信息,然后还要会概括,要点要简洁,尽量使用文中词语。一是“1985”的时间限制,必须是发生在1985年的事,包括作品发表与获奖。二是陈忠实的“标志”,包括陈忠实的作品特色与个人风格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先泛读:了解文章大意、结构,圈出关键词、句;再审题:确定范围、角度、要求;然后精读: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词语;最后加工:按题目要求整合信息。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的含意。答题时首先要弄清楚“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的含义,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材料加以佐证。理解句子含意要回归文本,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主旨等来理解。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借助相关链接,巧妙进行转换。
(4)试题分析:本题为文本探究题。一是探究“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的关系”,二是探究这种关系“在文本中的表现”。第一问要理解“剥离”“寻找”的文本意思,传主写作的过程中“寻找”是一种浅层次的累积,到了一定程度才会蜕变,才想要“剥离”。第二问“哪些”可以是多角度思考,可以理解为文学营养、时代精神、典型性格、自身成就等方面,重点是阐述剥离什么与寻找什么的关系。答案可以百花齐放,但是一定要以文本为基础,既要有观点,更要有分析。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探究题题型开放,但观点必须紧扣文本要求,并与现实结合起来。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科普类与新闻类文本阅读
【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自助科技创新 催生“蛟龙”入水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深海潜水器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在无人潜水器迅猛发展的今日,载人潜水器的发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曲司特I”号。由于该潜水器无航行和作业能力,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此类深潜器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开创了人类探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1964年研制的“阿尔文”号,法国、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80年代的产品。
“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09年,我国研发的“蛟龙”二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1000米级深潜实验。2010年已能下潜到3759米的海底,并完成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2011年7~8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5000米级试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仅仅过了一年,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7000米级载人深潜实验,下潜到7062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此次海试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布放、高清摄录、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并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7000米深度的动物影像和样本。2013年,“蛟龙”号转入试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取得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2014~2015年,“蛟龙”号在印度洋下潜。2016年5月,“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并开展了超过1公里远的近底航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充分体现了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追求。它与美国最新的6500米级“新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极限相同,能够携带的科学有效负载也相同,操纵性能和悬停作业能力相近,但在下潜深度方面它要深500米。“蛟龙”号的自动驾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一筹,特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像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能力更是“新阿尔文”号所不具备的。
(取材于崔维成、王海磐、刘涛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蛟龙”号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我国跻身世界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少数国家之列
B.使我国首次获取了7000米深海的动物影像和样本
C.使我国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
D.使我国深海潜水器研发能力和水平全面领先其他发达国家
2.根据“材料一”,相比“新阿尔文”号,下列属于“蛟龙”号独有能力的一项是(2分)
A.长时间水下工作 B.悬停作业
C.自动驾驶 D.探测海底微地形地貌
二、【2016年高考北京卷】材料二
A.载人能力 B.科技竞争力 C.下潜深度 D.深潜意图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蛟龙”号首次下潜到4000多米的时间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9年 B.2010年 C.2011年 D.2012年
5.下列对材料一、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迅猛:“迅”字书写的第一笔是“⺄”。
B.载人:“载”读作zài。
C.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点儿。
D.堪比:难以与……相比。
三、【2016年高考北京卷】材料三
“彩虹鱼”:中国深潜新利器
国际上对海洋的深度区间是这样划分的:3500米至6500米为深海,6500米之11000米为深渊。要使中国在深潜方面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须尽快研制出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蛟龙”号研制的基础上,“彩虹鱼”号向11000米深渊极限发起了挑战。
根据“彩虹鱼”项目总体设计,探秘深渊将是协同作业:以“彩虹鱼”号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核心,配备1台无人潜水器,3台着陆器和1艘4800吨级的科考母船“张謇”号。这些科学设备共同构成全国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凭借这一世界领先的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对全球26条6500米以下的深渊海沟开展系统的科学普查,获取珍贵的深渊资源样本,建立深海生物DNA数据库,从而带动深渊生命科学、深渊地质与资源科学研究的开展。
然而,探索万米以下的海底世界绝非易事。试想一下,下潜深度达到11000米是一种什么体验?如果把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都不会露出水面。那里的海水寒冷刺骨,黑暗无边无际,还要承受约1000个大气压的压力——这样的压力足以摧毁大部分科考设备。因此,“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正在研制的“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望成为国际上首个作业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与7000米级的“蛟龙”号相比,万米级“彩虹鱼”号在外形设计、制造材料、设备抗压能力、电力系统等方面均需升级换代,提升各项性能。根据设计方案,与胖鲨鱼外形的“蛟龙”号在海里垂直下潜不同,“彩虹鱼”号呈瘦长的鱼雷状外形,在海里将采取45度倾斜下潜的方式。由于抗压能力要求高,“彩虹鱼”号载人舱的制造材料也与“蛟龙”号不同,需要使用优于目前常用的高强度钛合金的新型材料——马氏体镍钢。在稳定翼、舾装系统、声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彩虹鱼”号均需提升相应的耐压性能。在电力系统方面,“彩虹鱼”号正在研制寿命更长、动力更大的锂电子电池。
2015年9月,“彩虹鱼”号万米级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在南海海域完成海试,最大潜深为4328米,标志着我国探秘“万米深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按照设想,2016年,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将利用新的科考母船去冲击马里亚纳海沟;2018年,完成载人潜水器的研制;2019年,力争让中国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研究。
万米级深渊科技流动实验室建成后,将具备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所没有的万米深渊作业功能,能够填补我国在深渊科技这一前沿技术领域的空白,提升我国开展大洋深海交叉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占领世界深渊科技研发的制高点。
(取材于张欣、张建松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有关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向海洋深渊区开展科学考察
B.是全海深“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C.需要克服压力巨大、深海低温和深海供氧等难题
D.目前尚未完成研制
7.根据材料三,与“蛟龙”号相比,不属于“彩虹鱼”号载人潜水器特点的一项是(2分)
A.外形呈瘦长的鱼雷状 B.垂直下潜
C.使用新型材料 D.抗压能力更强
8.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从“蛟龙”号到“彩虹鱼”号,我国载人深海潜水事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5分)
猜你感兴趣: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相关的文章
【高考语文备考】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