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考文言文精选例题及答案
用考网【高考语文备考】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11-19 15:20:05
备考河北高考语文科目,文言文阅读部分对于考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得分是很多考生都关心的问题,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河北高考文言文精选例题及答案,欢迎考生阅读练习。
河北高考文言文精选阅读原文
顾隐君传 (明)归有光
隐君讳启明,字时显,世居昆山之七浦塘,今为太仓人。相传晋司空和之后。隐君有子曰存仁,举嘉靖十一年进士,选调余姚知县。以最,入为礼科给事中。皇太子生,覃恩①近侍,封隐君如其官。
隐君为人敦朴,尤不能与俗竞。君故生长海上,言语衣服,犹故时海上人也,无纤毫城市媮靡②之习,及贵,愈自敛约。就养余姚,以力自随,独夜至官舍,县中人无知者。敕受章服,闭门不交州郡。郡太守行乡饮酒礼,到门迎请,终不一往。每旦,焚香拜阙,一饮一食,必以手加额,曰:“微天子恩,不得此。”居常读书,有所当意,每抉摘向人谈说不休,曰:“不信今人非古人也。”故平生未尝爱财,未尝疑人。
季弟蚤世。先属意隐君子为后,隐君固让其兄子。虽流离颠沛之际,孜孜以济人为务。有乞贷,分赀予之,知其人必负,业已许之,不变也。或伪指隐君赚人金,隐君曰:“吾不知金,而金实为我。”卒偿之而不自言。州大夫建绰楔③,使人送其直,送者诡曰:“此吾赎金也,而非其罪。”隐君恻然,遽还之。里有某宅某墓地相邻比,有某桥道未修,有某死未殓葬,以告,必得所欲。至其所自奉,布衣蔬食而已。濒海多逋税,置役田以恤其里人。尝曰:“海上吾故乡,吾不能一日亡首丘之志。”故自号海隐居士。竟自海上得疾以归,而卒。
初,隐君未六十,为教曰:“古人葬以掩形,务从朴实,观美何益?吾葬不拘忌,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因乞兄书之,勒石于墓。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覃恩:广施恩泽。②媮靡:奢侈的生活。③绰楔:古时表彰孝义的牌坊或木柱。
河北高考文言文精选阅读题目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平生未尝爱财 爱:吝惜
B.隐君固让其兄子 让:谦让
C.置役田以恤其里人 恤:怜悯
D.勒石于墓 勒:雕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世居昆山之七浦塘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一饮一食,必以手加额 空以身膏草野
C.卒偿之而不自言 劳苦而功高如此
D.因乞兄书之,勒石于墓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0.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乞贷,分赀予之,知其人必负,业已许之,不变也。(4分)
(2)吾葬不拘忌,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顾隐君为人处世有哪些主要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1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断句限9处)(4分)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孟子•梁惠王上》)
河北高考文言文精选阅读答案
8.C(恤:救济)
9.B(两个“以”均为介词,可译为“把”。A项第一个“之”为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助词,取消独立性,无义。C项第一个“而”为表转折的连词,;第二个“而”为表并列的连词。D项第一个“因”表承接的连词,译为“于是,就”;第二个“因”介词,译为“通过”)
10.(8分)(1)(4分)遇到有人乞求借钱,(顾隐君)马上分钱给予,就是知道那人一定会背弃(信义),自己已经答应了,也一定不会改变承诺。(大意2分,落实 “贷”“负”各1分)
(2)(4分)我死后安葬不必被禁忌约束,棺材一定要用普通的油杉木材,有一点不是像我说的这样,这就是违抗我的遗命。(大意2分,落实 “然”“逆”各1分)
11.(5分)①敦厚朴实,不喜欢和世俗之人攀比。②不喜欢结交官场人士。③对皇帝有感恩之心。④仗义疏财,对人有怜悯之心。⑤待人坦诚,从不怀疑人。(一点1分,共5分。语意相近即可)
12.(4分)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每对两处给1分,共4分)
河北高考文言文精选例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河北高考文言文精选例题及答案]相关的文章
【高考语文备考】图文推荐
- 上一篇:河北高考语文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
- 下一篇:天津高考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