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高考 > 各科备考 > 高考语文备考 > 《四川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正文

四川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用考网【高考语文备考】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11-17 15:12:17

  诗歌鉴赏题是四川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同学们在平时的复习中,需要做好相关的鉴赏练习。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四川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供大家阅读练习。

  四川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14.本诗的题材是 。(1分)

  15.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姑苏人家,傍河而居的风物特点。

  B.颔联以名词性短语构成对比写出水乡悠久的历史和美景。

  C.颈联“卖”和“载”两个动词,描绘了吴地的繁荣和富足。

  D.本诗的语言典雅华美,在简朴疏淡中透出水乡氤氲的韵味。

  16.赏析独具匠心的尾联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4分)

  四川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答案

  14.(1分)送别

  15.(3分) D

  16.(4分)前三联想象友人到吴地的所闻所见,尾联“遥知”一转,变换为对友人情感的猜测,写友人在吴地思念家乡,余味悠长。“未眠”、“乡思”的愁怨与前三联极尽笔墨描绘吴地人文历史和秀美风光的轻快笔调构成反差,引人遐想,既突出了游子必然思乡的深情,又暗含我在家乡的守望和祝福,情感的表达曲折丰富。

  四川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二)

  夜坐有感

  何梦桂①

  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世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何梦桂,淳安人,南宋遗民诗人,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筑室湖南小酉源。②云龙:君臣风云际会。③参差:排箫,古乐器名。

  (1)本诗颔联为人称道,运用了比喻、寓情于景、化用典故等手法,请选一种作具体赏析。(4分)

  (2)诗题为“夜坐有感”,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四川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答案

  (1)(4分)①颔联成功地运用了比喻手法。“洞龙睡熟”比喻南宋政权早已不存在。“云归岫”比喻作为遗民的诗人和他的同志者远居岩薮,埋名隐姓。“枝鹊啼干”隐喻诗人悼念故国故君之泪已枯,也体现了诗人不屈服于元朝的决心。这些比喻都抒发了诗人眷怀故国故君的悲痛之情。

  ②颔联寓情于景。把自己对国灭君亡的悲痛之情寄寓在凄清幽静的夜景之中,委婉含蓄,真切感人。

  ③颔联化用典故。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决不屈服于元朝和眷怀故国故君的情怀。

  ④颔联在写景上远近结合,虚实相生。“洞龙睡熟云归岫”写得虚而远,“枝鹊啼干月满林”写得实而近,突出了夜景的凄清幽静,烘托了诗人隐居的孤寂和亡国的悲痛心情。

  (2)(4分)首联借夜坐高楼所见清冷幽静的夜空景象,抒发了隐居出世者的孤寂凄凉感受。颔联借高楼周围夜景,抒发了眷怀故国故君的悲痛感受。颈联,写书不能读、剑不能舞,直抒胸臆,抒发了不甘现状而又无可奈何的孤寂与愤激之情。尾联,借目断征鸿,抒发宋朝复兴无望的郁闷悲凉心情;借深夜吹箫,寄托对故国故君的悼念之情。

四川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四川高考诗歌鉴赏精选题及答案

2.四川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3.四川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4.四川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强化题及答案

5.四川高考诗歌鉴赏训练题带答案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