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高考 > 各科备考 > 高考语文备考 > 《宁夏高考现代文强化阅读题及答案》正文

宁夏高考现代文强化阅读题及答案

用考网【高考语文备考】 编辑:焯杰 发布时间:2016-11-15 15:22:33

  在宁夏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是考察的重要阅读题材之一,为了帮助大家进行阅读训练,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宁夏高考现代文强化阅读题及答案,欢迎考生阅读练习。

  宁夏高考现代文强化阅读原文

  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古代交通工具一般只有两类:一类是陆路的车马,一类是水路的舟船。正如南朝梁江淹在《别赋》中所写:“船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古代送别诗词中出现的“长亭”和“南浦”意象,就与运用这两类交通工具出行密切相关。

  秦汉时期,自两京始,在车马所行的官道两旁,已经开始设置邮亭与驿站。邮、亭、驿的设置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唐代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时说“邮,行书舍也”,可见邮是负责递送文书的机构;而《汉官旧仪》中记载“亭长持三尺板以劾贼,索绳以收执盗”之语,可见亭的职能是抓捕奸盗。驿站的设置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古代制度,驿的功能主要是递送朝廷文书或为朝廷任命的使者和官僚提供上任与出使的旅行服务。邮、亭、驿三者有区别也是有联系的,功能上有太多的重合,故有邮亭、邮驿、驿亭等复称。北周庾信在《哀江南赋》中说“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大多是文学家夸张之词,而非实录。《汉官旧仪》所载“十里一亭”、“五里一邮”,并言邮亭相去“仅二里半”,汉代也未曾付之实施,这么密集的邮亭,得有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朝廷与民间的负担又是多少,可想而知。但长亭短驿,在中国古代交通体制中确实长期存在。《说郛》中记载了宋人一首打油诗:“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这首打油诗就道出了中原地带有“长亭短驿”这样一个事实。

  古代诗人们在南方写的诗词和在北方写的诗词,其所选用的意象形成的意象群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在古代送别诗词中,这种差异同样存在。南方作家所写的送别诗词,长亭、短亭、阳关、古道等意象,相对较少。如《楚辞》中,“长亭”“短亭”等意象的用例几乎没有;相反,与河流相关的“浦”或“南浦”的意象却极为常见。这种现象,与中国南北不同的地理特征紧密相连。

  屈原是南方诗人的代表,其赋中多见“浦”字,《九歌》中有“望涔阳之极浦”之语,《离骚》中也有“送美人兮南浦”之句。对于“浦”,《说文解字》解释说:“浦,水滨也。”《风土记》说:“大水小口别通为浦。”这里有大小河道分流处,理所当然成为舟船停泊之所。“南浦”是什么时候开始演变为水路送别诗中比较固定的意象,据初步考察,或与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但使“南浦”这一意象和送别情怀形成比较固定联系的,完全得力于南北朝诗人。如江淹《别赋》中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谢朓《送远曲》诗中也有“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的诗句。唐诗宋词中,“南浦”意象俯拾皆是,王维《送别》诗曰“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诗曰“南浦登楼不见君,君今罢官在何处?”,柳永《倾杯》词曰“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诗人承继屈原这一手法,不断将离愁别绪的文化因子,添加到“南浦”之上,以致使“南浦”这一意象成为送别之地的代名词。李贺《黄头郎》诗曰:“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清人王琦注曰:“南浦,送别之地。”叶葱奇也注曰:“古人送别之地多称南浦。”

  宁夏高考现代文强化阅读题目

  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两段内容的理解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送别诗中经常出现“长亭”和“南浦”意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代生产力水

  平低下。

  B.邮、亭、驿功能有别,邮负责传递文书,亭主司奸盗,驿则兼有传递朝廷文书和保

  障官员出行之责。

  C.汉制规定,十里一亭,五里一邮,邮亭相距要近,实际上汉朝没有能力完成如此密

  集的交通设置,但文人在作品中对此多有夸大。

  D.《说郛》中记载了一首宋代人写的打油诗,提及宋代在中原地区也设置了长亭短驿的

  事实,说明这种交通体制确实长期存在。

  2.下列关于“南浦”这一意象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南方作家所写的送别诗中经常出现与河流有关的“浦”或“南浦”等意象,这与南方

  交通多走水路、多用舟船有关。

  B.屈原的《九歌》和《离骚》中有关“浦”的诗句赋于“浦”以文学的内涵,而《说

  文解字》和《风土记》则赋予它以地理的意义。

  C.“南浦”与送别产生固定联系,源于屈原,得力于南北朝诗人,在唐诗宋词已经成为

  极其普遍的文学现象。

  D.“南浦”从一个地理名称升华为文学意象,历代文人的文学创作活动起到了关键性作

  用,赋予它以离情别绪的文化因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朝梁江淹《别赋》中的文句,引发了人们对“长亭”和“南浦”等意象的文化联想,

  生发了与“别”相关的情愫。

  B.诗人们在南方写的送别诗多选取“南浦”一类的意象,在北方写的送别诗则多选取

  “长亭”“短亭”等意象。

  C.文中多处选取屈原的诗句,来论证“南浦”的文学内涵,缘于屈原是南方诗人的代

  表,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D.唐代李贺的《黄头郎》中的诗句“南浦芙蓉影”中的“南浦”意象已经定位为送别

  之地,后人对这种理解也多认同。

  宁夏高考现代文强化阅读答案

  1A(偷换因果,生产力低下的原因产生的结果是只有两种交通工具)

  2C(或然判断表述成肯定判断,文中为“或与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

  3A(“别赋”中的“别”与这两个意象无关)

宁夏高考现代文强化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辽宁高考散文强化阅读题及答案

2.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强化题及答案

3.高考现代文阅读精选题及答案

4.浙江高考现代文强化阅读题及答案

5.黑龙江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