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网 > 学历类 > 高考 > 各科备考 > 地理备考 > 《2017高考地理练习题附答案》正文

2017高考地理练习题附答案

用考网【地理备考】 编辑:思晴 发布时间:2017-03-14 17:46:07

  地理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高考地理练习题附答案。

  2017高考地理练习题一

  1.在上世纪末,多国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观测并测量出某一遥远的旋涡星系,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应为(  )

  A.140多亿个天文单位 B.140多亿年

  B.140多亿千米 D.140多亿光年

  2.太阳大气的主要成份是( )

  A.氧和氢 B.氢和氮

  C.氢和氦 D.氧和氮

  3.公元前28年,曾记载“三月巳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A.光球 B.色球

  C.日冕 D.大气层外界

  4.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天体

  B.返回地面的神州号宇宙飞船是天体

  C.陨星是自然天体

  D.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5.有关天体系统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体系统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天体系统中河外星系不包括地球

  C.宇宙中的“宇”是指时间的无始无终

  D.最远的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估计有80亿光年

  6.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     B.卫星数量比土星多

  C.自身能发光         D.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高

  7.地球表面的水来源于( )

  A.原始地球大气的降水

  B.太阳辐射引起的地表物质的转变

  C.地球内部的结晶水汽化后逸出,再降至地表

  D.慧星冰物质降落到地表融化而成

  2017高考地理练习题二

  1.2010年12月22日14时50分,“嫦娥二号”遭遇首次月食。月食发生时,对卫星最大的影响是(  )

  A.迫使卫星变轨运行

  B.使卫星成为太空垃圾

  C.使卫星上的太阳能帆板不能发电,卫星表面温度降低

  D.使卫星停止运动

  答案 C

  解析 月食发生时,卫星上的太阳能帆板不能接收太阳辐射,就不能产生电能;同时使卫星表面温度降低。

  2.下列能源中,其成因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化石燃料      B.潮汐能

  C.风能 D.生物能

  答案 B

  解析 潮汐能是一种势能与动能结合能,它的产生虽然与太阳有关,但不是太阳辐射的结果,是天体引潮力作用的结果。

  3.当太阳风暴到达地球时,地球上可降低太阳活动对其影响的保护层是(  )

  A.水圈 B.生物圈

  C.岩石圈 D.地球磁场

  答案 D

  解析 地球磁场可使太阳风暴中的带电粒子发生偏转,可减轻对地球的影响。

  2012年11月14日,壮观的日全食美景在澳大利亚昆士兰东北部地区上演,这是该地1 300年来首次。下图为“日全食景观图”,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  )

  A.都是光球层

  B.都是色球层

  C.都是日冕层

  D.光球层与色球层

  5.发生在图中太阳被遮挡部分的太阳活动有(  )

  A.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黑子、耀斑

  6.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活跃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曾母暗沙夜空的美丽极光

  B.风调雨顺,农业增产

  C.磁针指向失准

  D.流星现象多发

  答案 4.D 5.A 6.C

  解析 日全食时,太阳的光球层被月球遮挡,色球层及日冕层可见。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太阳活动活跃时,其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导致罗盘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流星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极光发生在较高纬度,曾母暗沙在赤道附近,极难见到极光。太阳活动活跃时,往往自然灾害多发。

  (2014•青岛高一质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据此完成7~8题。

  7.此恒星耀斑爆发时(  )

  A.是一个暗黑的斑点

  B.是一个增亮的斑块

  C.一定会扰乱地球大气层,造成无线通信中断

  D.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气候的异常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此耀斑是一个增亮的斑块,可能会对地球产生影响,但不一定引起通讯中断和气候异常。

  2017高考地理练习题三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1.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解析:该图表示日本本州岛,其地形为山地,铁路沿四周的沿海平原修建。

  答案:B

  2.甲和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解析:虚线处虽然直线距离近,但最可能因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铁路选线。

  答案:D

  青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结合青藏铁路沿线剖面示意图,回答3~4题。

  3.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沿途穿越了许多高大山脉,图中代表唐古拉山脉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青藏铁路二期工程自北向南穿越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

  答案:B

  4.青藏铁路约150千米的路段实施了“以桥代路”工程,主要原因是(  )

  ①铁路沿线沟壑纵横 ②避免风沙掩埋铁路 ③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④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青藏铁路以桥代路的主要原因是:避开多年冻土层和为动物迁徙留出生态通道。

  答案:C

  宁西铁路东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经五个省,总长约1 075千米,是我国跨世纪铁路建设中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下图为宁西铁路经某地形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铁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域通过,主要原因是(  )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层松软,易于开挖

  解析:图中显示地形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施工工程量小,造价低。

  答案:C

  6.为防止图中切坡处滑坡、崩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砌石护坡 B.植树造林

  C.种花植草 D.修建梯田

  解析:图示铁路经过之处进行了工程切坡处理,使得道路两侧山坡变陡,只有砌石护坡才能有效地防止滑坡、崩塌。

  答案:A

  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然而交通线路的建设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据此回答7~8题。

  7.在以下不同的地形单元中,修建同样技术标准的公路,线路的弯曲程度和实际里程最大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东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华北平原

  解析: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为了减小公路的坡度,线路一般设计得较弯曲,从而使得公路的实际里程也较长;其余三个地区的地面较为平坦。

  答案:C

  8.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  )

  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 B.兰新铁路——起伏剧烈

  C.京沪铁路——迂回曲折 D.成昆铁路——桥隧相连

  解析:京哈铁路从北京到哈尔滨,主要经过地形平坦的东北平原,因此铁路建设没有必要花大成本去以桥代路;兰新铁路从兰州到乌鲁木齐,主要经过河西走廊,沿途地势起伏并不太大,故没有起伏剧烈的现象;京沪铁路自北京到上海,经过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沿途地势平坦、地质结构稳定,因此该铁路没有必要修建得迂回曲折;成昆铁路自成都到昆明,经过起伏较大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地形崎岖的云贵高原,全程起伏较大,因此该铁路桥隧相连。

  答案:D

  9.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地区

  B.世界上的大城市有80%以上分布在海拔不足200米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

  地带

  C.在热带地区,城市大多分布在低地上

  D.山区城市一般都位于山腰地带

  解析:A项太绝对,高原和山区也有城市分布。C项热带低地湿热,城市多分布在凉爽的高原上。D项山区城市倾向于沿河流谷地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B项平原地区地形、气候条件好,交通便利,是城市布局的理想场所,故世界上80%以上的大城市分布在平原上。

  答案:B

  读下面的地形素描图或地质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说法最全面的是(  )

  A.甲、乙均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B.乙、丙地貌所受外力作用相同

  C.甲、乙、丙均为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D.甲、乙、丙、丁的地貌成因一样

  解析:从图中不难看出,甲是洪积扇或冲积扇,乙是河口三角洲,都是流水堆积地貌;丙是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丁是向斜,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C

  1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所示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地形区的聚落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条带状,蜿蜒分布于山前 ②一般来说,乙地形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往往成为人类的聚居地 ③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集中连片分布 ④丁地形区应大力发展水泥加工业,以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解析:甲地形区的聚落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条带状;河口三角洲地区是人类分布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丙地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丁地是向斜,两翼的岩层以花岗岩和玄武岩为主,不适合大力发展水泥加工业。

  答案:A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影响图示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

  ①城镇布局 ②地形起伏 ③河流流向 ④矿产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决定交通运输线走向的最重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其次,地形也是影响其走向的重要因素。铁路不完全沿河流延伸,铁路线并没有经过图中的煤炭产地。

  答案:A

  13.与丙城市区位条件相类似的城市有(  )

  A.大连 B.武汉 C.北京 D.石家庄

  解析:河流水运的起点、终点、干支流交汇处、河口位置是城市的有利区位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城市位于干支流交汇处、铁路枢纽处。四个备选城市中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且京广铁路、汉丹铁路(武汉—丹江口)、武九铁路(武汉—九江)在此交会,与丙城市的区位因素相似。

  答案:B

  二、综合题

  14.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该地区最大海拔高度为268米,读图回答。

  (1)用▲在图上标出该地区的最高点。

  (2)判断图示地区地形分布特点。

  (3)简述图示地区村落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4)根据图示相关信息,说明图中西部地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1)河流的分布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地形状况,该地区的最高点,一定是大多河流的发源地,因此,最高点应标注在图中三条河流发源的地方。(2)要回答好这道题,一定要分析好题目的要求,题目问的是地形的分布特点,既要答的是地形,又要回答分布地区,否则,答案就会出错。可根据海拔高度和河流的干流分布状况进行判断。(3)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就能对图示地区村落的分布特点作出正确的回答,而后一问,就要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通过分析、归纳,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4)定位至关重要,结合海拔高度(低于268米)、题干信息(我国东部地区)和图中纬度(28°N),就能确定该地区为我国的东南丘陵,然后,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就能对本题作出正确的回答。

  答案:(1)略 (2)东部是平原,西部是丘陵。 (3)特点: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与平原地区。 原因: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4)发展以林果业为主的立体农业;加强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发展小水电,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注意防治水土流失;治理酸性土壤。(答出4条即可)

  15.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如图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泛亚铁路待建线路三个方案的比较(单位:千米)

  方案 经过主要城市 铁路总长度 需新建铁路

  东线 曼谷—金边—胡志明市—河内—昆明 5 520 433

  中线 曼谷—万象—昆明 4 180 1 245

  西线 曼谷—仰光—昆明 4 132 1 017

  (1)试分析东线方案被采用的原因。

  (2)该铁路建成后,对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对新加坡港又有何影响?

  (3)中南半岛是世界上人口分布稠密地区,但建成铁路却比较稀疏,试分析其原因。

  (4)中南半岛各国利用该铁路可以方便外运出口的物产有哪些?

  解析:分析东线方案被采用的原因要从影响建设铁路的因素,如地形、地质条件对工程的难易程度、工期长短、投资大小的影响以及沿线的经济状况、人口与城市的分布、原有铁路基础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铁路对我国西南地区与新加坡的影响可从加强经济联系与往来、促进区域合作与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分析;中南半岛铁路少,要从当地的地形及沿线国家的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中南半岛的物产主要从当地驰名的农矿产品方面思考。

  答案:(1)可利用原有铁路,投资少;地形较为平坦,施工技术难度低。

  (2)有利于我国西南地区资源开发和商品出口;有利于促进与东盟各国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新加坡港经济腹地扩大,进出口货物增加。

  (3)中南半岛各国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的地形给铁路修建增加了技术难度。

  (4)稻米、橡胶、木材、锡矿等。


猜你喜欢:

1.2017高考全国卷1地理试题及答案

2.2017高中会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3.2017高考全国卷1地理及答案

4.2017高中地理会考试卷试题及答案

5.2017高考地理热点题预测

Copyright @ 2006 - 2017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